秋意渐浓,候鸟南迁。近日,东方鸻、斑胸滨鹬、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种珍稀鸟类陆续抵达保山 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经专家鉴定,新增鸟类记录9种。 分别是东方鸻(héng)、斑胸滨鹬(yù)、黑腹滨鹬、三趾滨鹬、靴隼(sǔn)雕、短趾雕、 棕尾鵟(kuáng)、普通朱雀、点胸鸦雀。
其中,东方鸻为云南省鸟类新记录,保山市鸟类新记录6种,分别是东方鸻、斑胸滨鹬、黑腹滨鹬、
截止目前,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数为274种,其中包括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II 级重点 01 东方鸻 Charadrius veredus 东方鸻为云南省新记录。
嘴短,黑色。头顶和颈部淡黄褐色,向下过渡至胸部为栗红色斑带,下缘为黑色,脸部白色,最外侧尾
▲ 东方鸻 蔡庆彪11月3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 东方鸻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繁殖于蒙古及中国北方,冬季至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繁殖在内蒙古东部呼伦池周围和辽宁的荒瘠无树
02 斑胸滨鹬 Calidris melanotos 斑胸滨鹬为保山市鸟类新记录,云南省第二笔记录。
中等体型而多具杂斑的褐色滨鹬。腿黄,嘴具两色并略为下弯,胸部纵纹密布并突然中止于白色腹部。
▲ 斑胸滨鹬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繁殖于俄罗斯极地、西伯利亚及北美洲;越冬于南美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罕见过境鸟。1986年在
03 黑腹滨鹬 Calidris alpina 黑腹滨鹬为保山市鸟类新记录。
体型较大的滨鹬。嘴黑色,较长,端部略下弯。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繁殖羽褐色,腹部具明
▲ 黑腹滨鹬 张世红11月3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黑腹滨鹬喜欢栖于沿海及内陆泥滩,单独或成小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进食忙碌,常以蹲姿觅食。主
04 三趾滨鹬 Calidris alba 三趾滨鹬为保山市鸟类新记录,云南省第二笔记录。
体型略小的近灰色涉禽。肩羽明显黑色。比其他滨鹬白,飞行时翼上具白色宽纹;尾中央色暗,两侧白。
▲ 三趾滨鹬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繁殖在北半球,冬季远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为新疆西部、西藏南部、整个东北、贵州及海南的偶见迁
05 靴隼雕 Hieraaetus pennatus
体型略小,胸棕色(深色型)或淡皮黄色(浅色型),无冠羽,腿被羽。上体褐色具黑色和皮黄色杂斑,两翼
▲ 靴隼雕 匡琳10月13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 靴隼雕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繁殖于非洲、欧亚大陆的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及中国北部;冬季南迁至非洲、印度;迷鸟至东南亚。在
06 短趾雕 Circaetus gallicus 短趾雕为保山市鸟类新记录。
体型略大的浅色雕。身体沉重,上体灰褐,下体白而具深色纵纹,喉及胸单一褐色,腹部具不明显的
▲ 短趾雕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短趾雕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可能在中国中北区也有繁殖。罕见候鸟记录分散。于中国北方各地,
07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棕尾鵟为保山市鸟类新记录。
体大的棕色鵟。翼及尾长。头和胸色浅,靠近腹部变成深色,但有几种色型,从米黄色至棕色至极深色。
▲ 棕尾鵟分布图 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古北界中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西部,越冬南迁。指名亚种
08普通朱雀 Carpodacus erythrinus
体型略小而头红的朱雀。上体灰褐,腹白。繁殖期雄鸟头、胸、腰及翼斑多具鲜亮红色。雌鸟无粉红,
▲普通朱雀 张世红9月29日摄于北庙片区
常见的留鸟及候鸟,常于海拔2000~2700米,但在中国东北较低而在青藏高原则较高。亚种roseatus 09 点胸鸦雀 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
体大而有特色的鸦雀。特征为胸上具深色的倒"V"字形细纹。头顶及颈背赤褐,耳羽后端有显眼的黑色块
▲ 点胸鸦雀 黄木娇11月2日摄于北庙片区
鸟类描述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和《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