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陆续迎来了迁徙的候鸟,根据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鸟类监 测记录,结合摄影爱好者提供的影像资料,经专家鉴定,新增鸟类记录13种。其中有7种保山市新记录。 分别是:剑鸻(héng)、大杓(biāo)鹬(yù)、蒙古沙鸻(héng)、铁嘴沙鸻(héng)、斑尾 塍(chéng)鹬(yù)、草鹭、普通燕鸥 、高山兀(wù)鹫(jiù)、灰眉岩鹀(wú)、褐灰雀、红胸 啄花鸟、栗头鹟(wēng)莺 、棕臀凤鹛(meí)。
截止目前,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数为265种(鸟类名录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此次记录的剑鸻、大杓鹬、蒙古沙鸻、铁嘴沙鸻、斑尾塍鹬、草鹭、普通燕鸥均为保山市首次记录。
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北庙水库片区、东河片区和青华海片区。青华海片区包括东湖、西
01 剑鸻 Charadrius hiaticula
剑鸻为小型涉禽,体长19厘米左右。黑色的前顶冠上无白色饰纹,腿橘黄色,飞行时翼上具明显白色
分布:繁殖于加拿大、格陵兰及古北界的北极区;冬季南移至南欧,非洲及中东。迷鸟至中国东北,
栖息于沿海海岸、河口沙洲,内陆河流、湖泊岸边及其附近沼泽、农田和草地上。常单独或成小群活
▲ 剑鸻 钱文2020年9月17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02 大杓鹬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大杓鹬为体型硕大(63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色。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
03 蒙古沙鸻 Charadrius mongolus
蒙古沙鸻为小型涉禽,体长18~20cm。上体灰褐色。嘴粗短,黑色。脚暗绿色。夏季雄鸟颊和喉白
雌鸟和雌鸟大体相似,但额无黑斑;冬季胸部棕红色消失,仅具窄的褐色胸带,贯眼纹褐色,眉纹白 色。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脚暗灰绿色。
▲ 蒙古沙鸻 汪金芳2020年9月14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东部、柴达木盆地和西藏南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海南
栖息于沿海海岸、沙滩、河口、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以及附近沼泽、草地和农田地带,也出现于荒 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蠕虫、蝼蛄、蚱蜢、螺等小型动物为食。
04 铁嘴沙鸻 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铁嘴沙鸻为小型涉禽,体长23厘米左右。嘴短。与蒙古沙鸻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长较厚,腿较长而偏 黑色斑纹,前额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黄灰色。
▲ 铁嘴沙鸻 木娇2020年8月25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分布:在我国主要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区及内蒙古境内黄河拐弯处以北,迁徙经中国全境,少量
05 斑尾塍鹬 Limosa lapponica
斑尾塍鹬为中等体型(40厘米)的涉禽。嘴略向上翘,上体具灰褐色斑纹,具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
▲ 斑尾塍鹬 温跃东2020年8月27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分布: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南迁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常在潮间带、河口、沙洲及浅滩活动。进食 06 草鹭 Ardea purpurea
草鹭为大型涉禽,体长80厘米左右。顶冠黑色并具两道饰羽,颈棕色且颈侧具黑色纵纹。背及覆羽灰色,
▲ 草鹭 匡林2020年9月7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分布:非洲、欧亚大陆至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马来诸岛。国内为华东、华中、华南、海南岛及台
07 普通燕鸥 Sterna hirundo
普通燕鸥为体型中等(35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尾深叉型。繁殖期:整个头顶黑色,胸灰色。非繁
▲ 普通燕鸥 蔡庆彪2019年4月30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分布: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为典型候鸟,有很
栖息于平原、草地、荒漠中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出现在河口、海岸和沿海沼泽地带。
▲ 普通燕鸥 汪金芳2018年5月10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主要以小鱼、虾、甲壳类、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水面上空飞行,发现食物。则急速扎入水中捕食。
08 灰眉岩鹀 Emberiza godlewskii
灰眉岩鹀是体型较大(17厘米)的鹀。头部灰色较重,侧冠纹栗色。雌鸟似雄鸟但色淡。幼鸟头、上
▲ 灰眉岩鹀 郭康2020年8月12日摄于北庙片区
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 喜栖居于干燥而多岩石的丘陵山坡
09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高山兀鹫为大型猛禽,体长120-150cm,体重10kg左右,是我国最大的一种猛禽。
头部和颈部裸露、略有少数黄色或白色绒羽,颈基部具有黄色的松软领羽呈披针形。初级飞羽黑色。
▲ 高山兀鹫 郭康2019年3月4日摄于北庙片区
高山兀鹫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及中部高海拔栖息环境。主要以腐
10 褐灰雀 Pyrrhula nipalensis
褐灰雀为中等体型(16.5厘米)的灰色雀。尾长而凹,嘴强有力,尾及两翼闪辉深蓝紫色光泽,翼上具
▲ 褐灰雀 郭康2020年2月20日摄于北庙片区
主要以树木、灌木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草子、植物芽苞、嫩叶、花蕾等植物性物,间或亦吃部分
▲ 褐灰雀 郭康2020年2月20日摄于北庙片区
11 红胸啄花鸟 Dicaeum ignipectus
红胸啄花鸟为体型纤小(9厘米)的深色啄花鸟。雌雄差异较大,雄鸟上体闪辉深绿蓝色,脸侧和尾
▲ 红胸啄花鸟 郭康2020年3月20日摄于青华海片区
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以南的整个华南、西南、海南岛、香港和台湾等地。栖息于海
12 栗头鹟莺 Seicercus castaniceps
栗头鹟莺为体型较小(9厘米)的橄榄色莺。头顶栗色,侧顶纹及过眼纹黑色,眼圈白色,脸颊灰
▲ 栗头鹟莺 郭康2020年5月27日摄于东河片区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甘肃、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栖息于海拔。栖息
13 棕臀凤鹛Yuhina occipitalis
棕臀凤鹛小型鸟类,体长12-14cm。凸显的羽冠前端灰而后端橙褐,后颈灰色。上背灰橄榄色,
▲ 棕臀凤鹛 郭康2017年2月20日摄于北庙片区
分布:尼泊尔至缅甸北部及中国西南。为山区多苔藓森林常见留鸟。喜结群并与其他种类混群, (棕臀凤鹛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记录为棕肛凤鹛)
鸟类描述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和《西南山地》。
|